刘鹤访美“灭火”之旅,对手戏很足


发布时间: 2018/2/28 18:51:03 被阅览数: 1374 次
 

【编者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于2月27日至3月3日访美一事备受瞩目,国内外媒体都做了很多的猜测和解读。综合中国新闻网、国事直通车、经济导报网、外媒编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各方内容,并综合了人大重阳研究团队的很多看法,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刘鹤主任此行的背景、对手、重点和可能等,以飨读者。

 


受美国政府邀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于2月27日至3月3日访美。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和两国经贸领域合作交换意见。这也可能意味着,刘鹤将主导今后的中美经济对话。

在十九届中央三中全会会议期间、两会之前访美,特殊的时间点已然引起大众的高度重视。再联系到2月8日、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的访美之行,这意味着,中国在一个月内派出两名政治局委员访美,几乎是史无前例。此行的意义可见一斑。


【外媒】


其实,几天前美国媒体率先爆出这一消息时,各大西方媒体已经纷纷猜测可能谈及的议题。这其中,"押宝"最盛的,就是经贸问题。

包括《南华早报》、《纽约时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指出,自从去年7月的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之后,双方之间的第二轮全面经济对话就迟迟得不到推进。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最早爆出刘鹤访美消息的美国媒体Axios也认为,刘鹤此行就是为了"就特朗普政府想要什么获得一个明确的信号"。

 

《纽约时报》认为,刘鹤此次出访意在缓和中美贸易紧张关系。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杨洁篪的美国之行也是针对中美经贸关系以及战略互信进行的。不少美媒称,中国高级官员屡次就中美贸易问题出访美国,是中方向美国"妥协"的举动。

对于中美关系,中方坚持主动谋局,从不会轻易的站在美国的对立面。中国开始向美国"示好"。观察认为,中国态度转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考量。

 

首先,国际现状让中国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少西方媒体认为,如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文称,虽然美国软实力相对下降,但其整体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和具有强大的国际军备实力。

 

其次是中国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考量。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前的国民经济规模都排在全世界首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8年接近了17.5万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重要外资来源地。

 

第三,在国际中不断寻找对手,并将其制衡是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惯用的方式。如今,中国的崛起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威胁,无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的国情咨文,还是其新的国防战略,都是将中国视为新对手的信号。

 

第四,对于中国而言,避免成为美国新的对手可能是对中国发展的最好选择。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曾说,"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如今,中国对美态度的改变可能是为了避免成为美国新对手的策略。


美国《金融时报》网站在报道中说,刘鹤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使者之一。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中提出了一系列超出"世界预期"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信息;接下来,他也将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自2013年刘鹤被擢升为中财办主任后,他在中国经济决策中所担当的角色越来越吃重。

 

2012年刘鹤就在一篇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走势的文章中预测,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凭借这篇专业论文获得了国内经济领域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13年5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多尼隆飞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习近平指着身边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对多尼隆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

 

据《华尔街日报》后来报道,多尼隆本来没有计划与刘鹤会谈,但他随即调整了日程,安排随行人员当晚就在人民大会堂与刘鹤举行了会面。因为他被告知,作为中国经济计划的重要制定者,刘鹤勾勒的经济前景将指导中国未来10年的行进方向。不少媒体报道刘鹤时,称他是"经济新蓝图的起草者"。《华尔街日报》今天的报道中又提到,刘鹤领导的小组根据习思想制定了2018年中国经济蓝图。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做的人物报道中如是写道:"刘鹤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敦促执行市场化改革。他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强调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重新经济、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断言,未来20年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只有两个: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扩张和中国的城市化。"

 

刘鹤自己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三件事是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责任:强化社会共识和推动改革开放;总结历史经验和推动理论创新;思考深化改革的导航图,"现在进入了中国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纪元"。

 

【对 手】


据路透社引述特朗普身边的官员称,刘鹤或将与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进行谈判。

 

莱特希泽,国际社会对其并不陌生,在2017年5月上任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因发表各种对中国经贸关系的言论,持续出现在中国媒体上。作为美国贸易谈判的重要人物,莱特希泽以"难缠的谈判对手"而出名。他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首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中美经贸关系走向。

 

莱特希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从80年代至今,莱特希泽的观点也很统一,几乎从未变过。他是典型的"鹰派"代表,对自由贸易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强化执法和征收高额关税来对付"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这种政策主张与特朗普不谋而合,因此在莱特希泽上任三天后,他便向国会提交了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报告。在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方面,莱特希泽与特朗普也非常一致。他曾在2011年撰文批评中国政府通过"操纵贸易",使制造业的工作大量流向中国。

2017年8月18日,他宣布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根据"301条款",美国可在调查后采取相关贸易救济措施,比如征收额外关税、费用和限制进口等。之所以发动单边的"301调查",是因为莱特希泽不满现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他对WTO许多规则都嗤之以鼻

 

特朗普和莱特希泽对中国诸多不公平的"指责"都指向了一个问题——美中贸易逆差。特朗普在2月23日的白宫记者会上再次表态,中美两国关系正处于历来最好的时刻,但中美贸易非常不平衡,"贸易是阻碍真正长期良好关系的唯一因素"。

 

【重 点】


那么,刘鹤此行会是重点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吗?

要真这么想,格局似乎就小了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对此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刘鹤是应邀访美,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3日报道说,在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快要结束前,美国通过驻华大使馆向刘鹤发出了邀请。这说明,此次访美更多地可能是'美国有求于中国'。目前关于刘鹤访美之行的目的,各种说法都是舆论猜测,其中以'解决贸易摩擦'为最热猜测。可以估计,贸易摩擦应该是此次访美之行的主要话题之一,但不会是唯一话题。而就贸易摩擦话题来说,有一点需要指出:中美之间当前的贸易摩擦,不是结构性的,而是美方出于'话题政治'目的所制造,因此,也绝非不可解决,关键还要看话题的制造者能不能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贸易问题。"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虽然最近中美贸易争端炒得火热,但其实,争端涉及的贸易额占中美贸易总额的比例非常小。反之,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6年的双边贸易额较1992年增长了28倍多。

据相关数据,2000年以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比重尚不足4%;如今,这一比重已经达到14%。这说明,中美之间是处于高度"互相需要"的状态的。

 

众所周知,去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内需求持续扩大,这必然带来进口需求的增长。要是因此就大做文章,称自己在双边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显然站不住脚。

更何况,中国已经成为美国除北美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官方数据,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

 

而针对这次的新闻,《华尔街日报》还提出了一点,特朗普号称1.5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在国内遇到了很大阻力。他们推测,中国可能对此予以支持。美国国内的政治内斗还非常厉害。说白了,特朗普要想稳步推进自己的各项政策,多少得"仰仗"中国的支持。


2018年1月24日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演讲

 

不久前的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已经明确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举措,将超出世界的预期。很显然,这就是在给西方世界一颗定心丸: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这与特朗普在达沃斯上的讲话,其实是有相同的理念的。那天,他一改往日形象,首度声明,"美国优先"不意味着独来独往……美国是做生意的地方,来美国吧!

可见,对于相互间的合作、开放和协调,两方是有共识的。

 

【协 调】


是的,协调很重要。对于美中两个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尤甚。

事实上,过去十年来,单中国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30%以上,中美加起来贡献率则超过50%。这种情况下,双方加强经贸联系,不仅对于两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更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

 

不久前,美国股市发生了一轮比较剧烈的震荡。再加上今年又值2008年金融危机十周年,如今,不少市场参与者都在担心,美国接下来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已经声明将实施渐进式加息)的调整,是否会带来美股的大崩盘。

在此情况下,中美将如何协调两国的财税、货币政策,从宏观层面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紧迫。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认为:"刘鹤这次访美负有特殊使命,其责任十分重大,他将对中美之间协调有关经济、金融、货币政策和解决贸易纠纷等问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此行为求和,而不是求战,双方要避免贸易冲突的激化。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挑起中美在贸易、金融和货币领域发生大的冲突。中方会秉持友好协商、协调和宽容来解决双方的矛盾。我相信刘鹤此次访美将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发展稳定带来较长时间的利好消息。"

 

梅新育说,考虑到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和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财税和货币政策这类更宏观、更影响全局的内容,可能会是本次会谈的重点之一。

 

中国商务部警告说,中美经贸问题在美国国内正有被政治化的倾向。"尽管一年间,中国与美国历经数次磋商,中国做出切实的努力来力求拨云见日,但这些举措没有改变美国政府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认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直言,眼下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信号更加清晰,"中美贸易之间正在经历从贸易摩擦进入贸易冲突的关键阶段"。

 

【可 能】


能否给最近持续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灭火",缓和两国经贸关系,是刘鹤此行的最大看点。但"灭火"向来不容易。

据官方数据,199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仅为175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仅约0.5%左右。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200亿美元,增长28倍多,占全球贸易比重超过3%。

 

对中美彼此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美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性明显高于美国。2000年以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尚不足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对美国越来越重要。目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也达到14%。

不过,考虑到当前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打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贸易战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在此情况下,将中美经贸合作拉回正常轨道仍有空间。

中国现为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据官方数据,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对华出口支撑了美国上百万个就业岗位。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看来,从长远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弹性以及增长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旦贸易摩擦失控,"美国终将承受更坏的结果"。而且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最佳办法并非在于贸易战,而是进一步的开放彼此的相关市场。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在谈到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时表示:"国际有关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显示,美国搞贸易保护将使其自身发展前景更加黯淡。根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测算,即便将惩罚性关税提高到45%,中国的总出口额也仅会下降1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应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麦奇宾撰文称,发动贸易战对美国没有好处。如果美国将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40%,美国的GDP将下降1.2个百分点。如果各国都展开报复,美国的GDP将下降5.2个百分点,步入深度衰退。"

 

可以肯定的是,中美合不仅两利,还有利于世界;中美不合,不仅两损,还有损于整个世界。如何让美国更加理性看待两国经贸合作,并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平稳健康发展,将考验中国高层的智慧。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组建首个氢能联盟,氢能产业商业化拉开帷幕
  • 全球能源区块链项目案例大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