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经济增长点与关注点


发布时间: 2009/12/9 16:43:26 被阅览数: 5291 次
 

刘鹤,2001年至2003年,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管电子政务和国际合作。2003年3月起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参与每年国家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起草和宏观经济政策工作,是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重要执笔人。

 

 

2009年12月初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客观评价了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的表现,清醒判断了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中长期发展趋势,突出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战略导向,明确提出了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和主要目标。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谈一些个人观点。

 

在复杂内外环境下稳中求好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时,使用的关键词句是,2009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2010年使用的关键词句则是,这一年可能是极为复杂的一年。用“复杂”二字概括2010年的宏观格局可能较为准确。从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已经从突发震荡中逐步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复苏已经开始,但复苏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偶发事件。从历史卜看,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延续了五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疑要大大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因此在这个阶段,任何盲目乐观和抱有各种幻想,可能都是非常天真的。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人员来说,理性、审慎地对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可能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2010年经济面临诸多两难问题: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的方式面临两难选择。就主要大国而言,依靠印发储备货币、抬高资产价格和重复过度消费的模式是不可行的,而努力实现再工业化、提高关税和期待实体经济创新形成发展动力,似乎在短期内也难以做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方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以从全球投资者对股市选择的犹豫态度中明显体会到。

    第二,总需求格局仍然复杂。发达国家储蓄率稳步上升,而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投资需求虽然旺盛,但在市场消化产能存在较多困难。消费虽然保持了一年多高速增长,但其增速明显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形成持久的内需拉动格局存在很大阻力,其深层原因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和缺乏足够的中等收入者。

    第三,宏观政策选择存在两难。主要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力度较大的干预后,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政府的干预能力最终受到财政收入状况的制约。尽管如此,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尚未被启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需要较长时间。“退不得”“进不得”的两难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四,总供给格局的调整也面临现实困难。就世界而言,由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国际商业规则正在酝酿之中。就中国而言,连续六年农产品丰收后,实现紧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制造业的产能扩张已经很快,但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都面临新的难题。服务业比重上升是长期趋势,但服务业发展也面临制约。

    最后,在经济转型阶段和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影响下,社会心态呈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全社会的公民意识逐步加强,对社会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说明,那种简单判断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将再一次走向旧模式下繁荣的看法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尽管形势复杂,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还会好于2009年。从增长来看,外需趋于企稳回升,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相当力度,消费需求仍具有惯性,因此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将略高于2009年。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越来越多的非公有部门开始扩大用工,政府进一步扩大对社会事业的支出,这些都会使新增就业数量高于2009年。物价形势总体稳定,通胀率会转负为正,但需求拉动引发通货膨胀的现象几乎不可能。虽然存在输入型通胀的一定风险,但中国经济经历了油价每桶147美元的困扰之后,应对这类通胀已有明确的政策思路。国际收支顺差将继续保持,但在国际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投资者会调整投资的国别选择和币种选择,国际收支顺差压力过大的局面虽不会改变甚至有所扩大,但总体可控。因此,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格局持审慎乐观态度。

    强调2010年中国经济的特征是稳中求好,就在于在增长可能保持稳定的同时,中国经济会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步伐,这一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告中已经有充分体现。以“求”字表述,有力争之意。2010年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强调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前者是基调,后者是方法。强调这个提法主要在于两点:第一,国内的公共项日建设和其他刺激需求的政策都需要连续稳定,特别是完成已开工项目需要时间;第二,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条件也在变化,因此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两难因素都存在的前提下,正确的思想方法,不是贸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零和判断,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方向。就好像在高速公路驾驶汽车一样,重要的不在于岔口选择是否一次失误,只要始终对准大方向就会到达终点。

    突出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的原因是:上一轮全球经济周期中形成的国际三角形分工格局不具备巩固的基础,国内过度依赖出口和对资源过度消耗的增长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影响社会和谐,超常规的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效果后要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趋势要求与时俱进地调整经济结构,实现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更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现实课题,是稳定扩大内需、防止资产泡沫和抑制产能过剩。扩大内需政策的目的之一,是弥补外需减少进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抑制产能过剩则意味就业岗位的缩减。同时,扩大内需意味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但在微观经济主体面临投资方向选择困难且市场回报率不确定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投机性的避险行为。由此看来,孤立处理三个宏观问题中的任何一项都十分闲难。

 

稳步推进城市化则可能获得解决这三个难题的更大回旋余地

 

    从需求角度看,城市化的推进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住房投资需求将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入门增加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人数逐步上升,无疑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对普通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从供给角度看,城市化所带来的投资需求将有利于消化过剩的产能。兼并重组和提高生产集中度是必要的,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强力推进也会使社会短期成本很高。城市化创造出的投资需求,是消化这些“过剩”生产能力的主要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创造的需求,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重要导向作用,基础设施、制造业、营销网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明确的生产方向。

    从金融体系的资金状况来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投放的大量流动性需要有效消化。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扩张的支撑,流动性过剩可能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在明确的城市化政策导向下,巨大的流动性将流入到与实体经济紧密关联的建没领域。这样,中国宏观经济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局面,城市化健康发展恰恰能将流动性配置到恰当的实体经济领域。

 

几个主要关注点:

 

    ——大国汇率变动。核心指标是美元。美元汇率对世界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美元价格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原油等初级产品、黄金和其他资产价格,也决定着各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程度,左右着各国复苏方式的选择。危机发生后美元汇率的变动表明,决定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危机的程度以及由危机引起的投资者心理变化、美国国侦的数量及其可持续性、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实体经济的表现以及大国政府行为。

    ——围绕气候变化的国际商业新通则。应对气候变化几乎成为新的信仰。虽然存在科学家的争议和具体国家配额指标的差异,但国际商业通则正在形成。由此将创造什么样的商业模型、各国市场规则如何调整以及企业家的跟进程度,需要密切关注。

    ——全球总需求格局。这主要取决于美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的程度,也取决于主要国家人口政策和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应对方案。保护主义倾向亦要关注。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现金流和中小企业的利润率等关键指标。股市和楼市等资产价格变化及其分布状况亦要特别留心分析。

    ——反映社会满意程度的指标变动。主要包括就业、收入分配、中低档住房租金、大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各种社会舆论焦点。

    此外,还要高度关注各种突发性小概率事件。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和希腊信用评级的下降,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甚至有可能出现一波三折的局面,对此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胡鞍钢:全球减排路线图探讨
  • 鄂尔多斯和香港 经济PK大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