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院士:智能时代学英语等死记硬背内容性价比太低


发布时间: 2018/11/19 13:54:58 被阅览数: 1771 次
 

“学外语主要依靠记忆力,30岁前我花了6年时间来学俄语和英语,但现在有了百度翻译\讯飞翻译这些工具,为啥要花那么多时间学?性价比太低了。”

11月1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提出了他的见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不单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本世纪全新、全方位、持久过程的挑战。

 



在李德毅看来,我们处在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的过渡期。这时机器智能获取人类特定知识的速度,会远大于生物智能,“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机器人做得比人好,各科高考机器人迟早胜过考生。”


在此背景下,李德毅认为教育目的在发生变化。传统观念认为,教育=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考知识。“其实人脑中的存量知识,既有利于发展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可能制约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 李德毅通过PPT,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等式:教育=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力,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判断力、思想力。同时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终身的。”


除了培养学习能力,进入智能时代的我们还应该学些什么?显然不是英语等死记硬背内容,李德毅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领域——智能教育,即涉足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教育,包括脑认知基础,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等。这是一个从中学到研究生教育的系统工程。


“之前我承担过中国工程院一个咨询项目——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提出目前我国机器人教育师资奇缺、教材奇缺和教具奇缺,机器人教育和教育机器人产业脱节的严重形势。”他用四句话形容现状:高中生智能教育刚刚尝试,高职生智能教育无序,本科生智能教育空心,研究生智能教育高开低走。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等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已经在全国40所高中试点。”他建议,当前急需在中学普及智能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考试负担,激发学习活力,增强创新能力,同时各专业本科生的智能课程体系设置和新形态教材的制定与开发也是刻不容缓。

 

 

李德毅院士部分观点:


“机器人一定会让人类自身更智能”,当被问及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人类的威胁,李德毅院士认为,在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毋庸置疑人类始终是领舞者”。


“死记硬背、大量做题的教育方式必将在智能时代被淘汰”。李德毅说“在最受人工智能冲击的行业中,教育排在第二位。”人工智能将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他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以及创新能力。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使命感紧迫和目的性明确的事业“创新驱动,智能担当。智能教育已成为智能经济的重要抓手,教育红利是中国人口红利中的最大红利,是中国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基础所在。”


李德毅院士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云计算和大数据成就了人工智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等交互手段,实现“教”和“学”即时地、个性化反馈和有效沟通,将逐渐把教师转型为教练。


目前我国506种本科专业中,仅仅有4个专业涉及智能,建议教育部引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主动研讨智能教育课程设置和新形态教材开发。对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应该进行分类思考,也可开设“脑认知基础”“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等课程。


他认为,未来社会将普及使用各类服务机器人。翻译、新闻报道、客服、会计、司机、家政等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机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李德毅认为,中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同时他也强调:“只有原创性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市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


目前自动驾驶成为全球的风口,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新兴行业,还有一大批创新创业青年,都看好自动驾驶,乐此不疲,都在为自动驾驶烧钱,它几乎聚集了人工智能的全部黑科技。我国封闭测试场也建了不少,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却举步维艰。自动驾驶必须能像人一样具有学习能力,能应对各种边缘工况,也就是说,无人驾驶要研究拟人驾驶才行。投入使用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仅限于特定的作业场所,离真正上路、应对各种复杂状况还差得很远。

 

李德毅称,今天劳动工具已经转向了基于数据、信息、知识、价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科技的发展史基本上是能量的探索史。“原子弹惊天动地,但是我一直讲人工智能以它的柔软,以它的润物无声在改变着世界,所以它是不可能以大吵大闹来改变的。”


对公众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令人既期待又不安。李德毅说,虽然机器会逐步替代部分人类岗位,但在人类岗位被智能机器人替代的同时,必然会涌现出更多更新的工作。至于许多科幻作品中演绎的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李德毅表示,目前机器人连最基本的“我”与“非我”都无法区分,拥有“意识”还是极其遥远的事,“大家不用担心。”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
  • 万喆:既降准又减税,才是真供给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