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需要顶尖智库支撑


发布时间: 2016/9/12 11:46:45 被阅览数: 3291 次
 

编者按:站在更高角度看,中国产业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需要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理念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清华厚德依托顶尖学府和国家智库、携手商界领袖、启动“能源产业链500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意义重大!

 

我国能源的发展中,将来越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越是要加强能源问题的深刻研究,越是不能缺失智库的功能作用。发达国家普遍拥有全球顶尖的能源智库,有效发挥其在能源战略和政策制定中的咨政功能。本文以《2016全球智库指数报告》前十名智库为对象,就国外顶尖能源智库发展特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专业综合性强,重视交叉学科能源问题研究

全球前十名能源智库无一例外都属于综合型智库,能源研究对象包含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各类品种,没有局限于其中某一能源品种的研究。同时,它们重视交叉学科能源问题研究,不仅是就能源研究能源,而是将能源与其它社会科学相结合开展研究,如研究能源经济、能源政治、国际关系、能源与环境等。也就是说,全球顶尖能源智库在专业研究上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从智库组织架构或研究领域可以看出这个特点。比如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内部有战略研究部、化石能源与电力工业部(下设电力工业与智能社区研究子部)、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合作部、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等部门,同时下设了石油信息中心、绿色能源认证中心等附属机构;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内部有中长期能源政策研究部、石油和天然气政策研究、电力政策研究、气候变化政策研究、能源信息与统计中心、国际能源合作、研究规划与协调等;而牛津能源经济研究所(OIES)在研究领域上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经济,电力市场设计和电网规制经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关系,能源政治和社会方面,与能源相关的环境经济和政治等。


树立全球视野,注重国际合作与国际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全球视野,只有持续跟踪国际能源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态势,把准世界能源格局,才能对本国能源发展有深刻的见解和提出有效的建议。

全球顶尖能源智库通过三个途径拓展全球视野:一是将全球能源问题作为重要研究领域,尤其重视研究与本国能源紧密关联地区的能源和政治。如IEEJ不仅在其战略研究部设立了多个全球能源研究团队,还专门设立了中东研究中心和亚太能源研究中心两个机构。二是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将研究触角向世界各地延伸,逐步建设全球性的智库组织。如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在巴西、中国、欧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6个海外国家设立了研究办公室;兰德公司(RAND)在北美、欧洲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主要通过与其它国家的智库、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召开研讨会、联合开展项目合作研究、人员互访交流等方式,交流思想,拓展对相关国家能源发展情况的认识。


智库人才多元,与政学商三界之间人员流动畅通

人才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能源智库要为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咨政建言,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有相关学科背景,而且需要具备在政府、大学和产业界丰富经验,通过将这些不同学科、不同工作背景的人员组合在一起,融合不同领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促进思考碰撞和取长补短,更容易产生有深刻见解和创新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智库精英人才流动到政府、大学和产业界就职,也是常有之事,通过双向流动促进了彼此紧密联系。以OIES为例,在现有15位高级研究员中,其中2位曾分别在法国经财部和英国贸工部等政府部门工作,4位曾是大学的教授或研究员,4位曾在公共科研机构或IEA等组织工作,还有4位曾在BP、壳牌等产业公司长期工作。此外,OIES也有不少人员流动到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等机构,或者大学和政府机构兼职。RAND更是以培养了不少精英人士流动到白宫担任要职而出名,这些人员在任职期满后再回到智库,实现了在智库和政府间沟通轮转。


结合现代工具方法,生产传播高质量的研究和思想

全球顶尖能源智库不仅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重视思想的对外传播和连接,支撑扩大智库对外影响力。

一方面,它们普遍重视能源模型构建,坚持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分析,生产可信度高的研究成果。如WRI以数据分析作为研究的开始,通过挖掘、整理、分析,形成客观的认知和知识,引入研究者的智慧再进行研判,形成新的认知和解决方案;再比如IEEJ,早在1984年专门构建了能源数据和建模中心,开展能源数据基础开发、各种能源模型构建、能源计量分析。

另一方面,它们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和图形技术,实现专业美观的成果展示,搭建良好的对外传播沟通的桥梁。比如WRI注重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实现对外有效的传播;再比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它专门建立了“思想实验室”,并不是为了生产思想,而是推动思想更好地对外传播,主要负责网页、图像、音频的设计和开发,推动实现研究成果和思想的数字化,提高研究成果的对外影响力。

研究国际能源政治、经济、和全球能源发展态势,对世界能源格局有清晰地把握,为中国能源发展问题研究提供支撑。


作者:石书德 张勇(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国电改30人论坛成员、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檀勤良,在题为《建设能源领域高端智库助力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专题报告中讲到:


当今能源电力行业保持高速发展,但又面临着电力供需不平衡,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但未能突破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同时2015年中发9号文开启了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带来新挑战、新机遇。

 

从国际能源电力发展的历程来看,诸如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CAST)、美国国会研究部(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等官方智库,美国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日本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和野村综合研究所(NRI)等半官方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等民间智库在重大能源电力事项决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能源电力高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等一些高校能源战略智库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一批能源战略专家开始深度参与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的制定。

 

但是,与国外的能源战略研究机构相比,我国的高校能源智库建设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智力资源分散,国内高校普遍采取比较松散的组织方式,很多高校智库存在研究领域同质化、研究机构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原始创新能力偏弱,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研究、实证研究创新性研究均不强足;三是研究成果转化效率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对于论文结论建议的战略参考价值和成果转化工作往往重视不够。

 

基于以上分析,建设能源电力行业的中国新型特色智库需要在以下七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目标定位。要坚持立足电力行业,采取“专业研究+媒体传播”的发展模式,构建需求对接、重大决策跟踪、制度化智库成果转化等服务决策新机制;在“赶超国际标杆上”,既要坚持电力行业特色发展,也要参考国际经验,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

 

第二,明确建设原则。需坚持立足国情和电力行业实际,深入研究事关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课题;在政策建言当中应提出“专业方案”,在舆论引导上打造“专业话语”;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行业实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是明确服务对象。针对能源电力行业的特点,能源电力行业智库有政府、行业、企业三个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电力产业政策服务,需要开展前瞻性、引导性研究;为行业创新发展服务,需要开展基础性、共通性研究;为企业攻克难题服务,需要开展实用性、针对性研究。

 

第四,创新运行机制。要积极实行共建共享共用机制,与各大电力集团、电力专业高校、行业协会共同建设,共同分享智力成果,共同推动智力成果转化落地;实行专家工作协同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采用首席专家牵头,跨所属单位协同的组织方式;实行开源交互发展模式,共享基础共性研究方法和结果,避免重复投入;实行专业服务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市场化的智库运营队伍

 

第五,优化人才配置。要用好一批人、储备一批人、培养一批人,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形成一支规模适度、学科互补、结构合理的专家队伍;结合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依托大项目、大工程跨学科整合人才资源,着力培养青年研究骨干;充分利用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人才,吸引聘用海外高层次科研人才投身我国能源电力智库的科研工作。

 

第六,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要鼓励智库开展研究方法创新,尝试探索新颖适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方法的原始创新,改变科研方法的“跟跑”和“模仿”惯性。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证研究能力,针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七,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借助《促进成果转化法》出台的春风,推进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保障智库团队的成果转化收益,保持科研团队争取成果转化的主观动力。

 

在新形势下,电力行业高端专家智库应不断整合资源、加强智库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各类智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国家发展、电力行业进步建言献策,作出更大的贡献!

 

 

链接:

能源产业链智库-中国电力改革发展30人论坛成立

中美专家借“太平洋创新走廊”促绿色能源发展

《能源产业链500强领军者项目》在清华科技园启动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结果简况、美国谈判8条诉求框架
  • 习总提到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