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组建首个氢能联盟,氢能产业商业化拉开帷幕


发布时间: 2018/2/26 15:21:54 被阅览数: 2140 次
 

2018年2月1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央企参与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表明我国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拉开帷幕。

 

 

据了解,中国氢能联盟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东方电气、航天科技、中船重工、宝武钢铁、中国中车、三峡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钢研等多家央企参与。目前,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已多达50多家,主要是能源生产、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冶金材料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投资机构。

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事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该联盟的成立将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推动包括汽车、能源、化工、材料等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氢能: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在全球能源行业大变革的背景下,氢能备受青睐。当前,氢能已告别“概念性”阶段,进入到踏踏实实干的新常态。

随着剩余电能的高容量储存技术,氢气可以长期储存由间歇性能源所产生的剩余电量,而且这种类型的储存技术灵活,便于分散操作,使得可再生能源得以更好的融入电力生产中。

在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氢能源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极大丰富了能源构成,降低了传统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产生的氢气,是完全零碳式能量载体。

 

也正基于上述优势,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则明确,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氢能源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近一段时间,在地方政府、资本与企业的合力下,氢能源领域投资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在氢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正在明显提速。其中,以氢能燃料电池为主的技术应用备受业界关注。在资本市场,不少嗅觉灵敏的A股上市公司已抢先一步跨进燃料电池“商业圈”。

 

迄今,氢能方面的标准已经超过21项,但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没有相应基础标准的支撑,新产品推广就要受限。此外,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更离不开企业的关键技术支撑、以及资本的介入。

“氢能发展已进入到群雄逐鹿的时代。”有业界人士指出,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预测,截至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的产值将达到万亿元。

 

抢占技术“制高点”

 

在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汽车是业内公认的传统燃油车替代最佳解决方案。其中,氢能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实现车辆使用阶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的重要技术路径,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研究和进展并不晚于国外。”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我国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衣宝廉曾表示,氢的能量密度是油的2倍至3倍,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与一般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过程仅需几分钟,且一次加氢的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至700公里。

据了解,我国政府已启动新能源汽车科研专项,统筹部署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为主的动力系统和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针对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有关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应用研究。

 

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们国家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性能,技术的成熟度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试点示范,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的难题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加快布局从制氢到加氢站的氢能利用全产业链,并参与氢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正计划在江苏如皋、陕西咸阳、内蒙古包头等地投资建设氢能项目。

国家政策将以示范为主,未来产业技术好的区域自然能抢占先机,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而在充电基础设施难普及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当下,正是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机遇。

 

加氢站蹒跚起步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正在运营的加氢站达到274座。其中,188座加氢站向公众开放,占全球总加氢站数的2/3。与国外大规模建站不同,中国现有加氢站数量并不多。据统计,国内建成的可运行加氢站仅有9座,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郑州、深圳、大连、佛山等城市。不过,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做加氢站投资和运营的企业。

 

据了解,日本汽车企业已于近日联合投资在日本国内进行加氢站的建设。日本三大汽车巨头——日产、丰田和本田开始携手在建设氢燃料电池车基础设施——加氢站。并且在2018年春季,日本11家公司将成立一家新公司,在全日本开展氢燃料电池车(FCEV)加氢站的战略性布局工作。

 

和汽油一样,氢气自身也有对质量的把控,来保证氢气的安全。和质量同等重要的是氢气的安全,要确保所有的氢气不能泄露。因此,从最开始的设计、施工再到运营的全过程安全,建设一个加氢站要考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但现在氢能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来源于认识方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氢气作为新兴能源其实安全应用已经十分成熟。现有的燃料电池车辆安全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氢气泄漏问题,并降低汽车剧烈碰撞等各种场合下发生氢气爆炸的可能。与燃油车和锂电池车相比,燃料电池车的安全系数完全不低。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而言,因为涉及基础设施的配套,政策扶持和明晰的规划同样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氢能产业界“谈氢色变”的观念问题,也需要用不断完善的科学标准来解决。

 

在未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氢能作为关键的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预计,2025年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规模可达百万以上,配套加氢站数量将在4500座以上,对应加氢站投资规模800亿元,相关设备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曾表示,虽然现在加氢站发展现状比较缓慢,但是随着建设加氢站关键问题如审批权的解决,氢能汽车产业就会实现迅猛发展。

 

CCTV视频:首个国家级氢能战略联盟成立(链接

http://news.cctv.com/2018/02/12/ARTIpFHljcbjN2uJjsO8qLrV180212.shtml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全球能源区块链项目案例大盘点!
  • 人民日报刊发“宣言”署名文章:艰苦奋斗再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