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智库导航,让美国官员更了解中国


发布时间: 2012/5/31 14:12:12 被阅览数: 2679 次
 

4月底的一天,古色古香的清华园工字厅门口,一群西装笔挺的“老外”在清华代表性建筑前拍照留念。他们一行12人,是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的高级政务官,正在清华接受为期一周的 “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项目培训。

 

 


 
  培训于4月21日至27日在清华举行,由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发起,旨在增进中美双方政府官员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两国间的理解和信任。美方将其纳入到美国政府“全球领导力”高级培训班之中,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FEI(美国联邦行政学院)共同负责。FEI系白宫下属官员培训机构,负责挑选合适的人员参加。

 


 
  首届“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于2010年举行,17名美国高级官员参加。今年是“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的第二届。据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介绍,今年参加培训的学员是美国的高级文官,在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担任相关事务的高级主管,他们在美国的级别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司局级干部。与通过选举产生、更替频繁的美国政治官员不同,这些行政官员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的基础,他们往往为最高层决策提供各种备选方案。这 12名官员中有的直接参与中国事务决策,有的负责全球性事务。


 
尖锐的课堂提问
 
     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听课需求,此次培训设计的课程包括中国大战略、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共十八大、国际政治变局与中美关系、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军事与防务政策、中国外交政策、中国经贸政策、中国能源安全和中国政策决策过程等。授课教师包括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楚树龙、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健,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以及两位解放军将军: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杨毅讲授中国的国防政策,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将主讲军队发展。此外,培训班还安排了军事科学院赵晓卓大校、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理事长于品海分别主持圆桌对话,围绕核心话题展开面对面的深入讨论。
 
  美国学员的课堂表现让全程参与课程培训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张旭东印象深刻:“这些美国官员十分活跃,课堂参与度非常高,基本上所有学员在课堂上都会提问。显然,他们是带着问题有备而来的。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内政,并且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
 
  一次课上,薛澜教授讲到中国每隔五年制定一次五年规划,有学员当场提问道:“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为什么还搞五年规划?怎样在市场经济下准确地计划你们的生产活动呢?”
 
  在中国外交政策这堂课上,一位美国官员非常直接地问授课教师楚树龙教授: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为什么要和俄罗斯一样投反对票?所谓的“不干涉内政”是不是就等同于“没有原则”?
 
  对于这些问题,任课教师们往往微微一笑,耐心解答,他们不怕问题犀利,反而认为问题是增加相互了解最有效的渠道。
 
  孙哲深有感触地说:“提问题是好事。得让他们去思索,举出他们能感受到的例子去思考,让他们觉得你有道理。”
 
  在一次课堂讨论上,有学员质疑中国发展武器装备的政策,孙哲巧妙地反问道:“美国的导弹也够炸世界好几遍了,为什么还要发展各种武器?凭什么军费一直居高不下?”
 
  在关于“五年规划”的问题上,薛澜教授也作出了生动的回应:“我们的‘五年规划’或许和美国四年一次总统大选时候选人提出的施政纲领有点接近,只不过你们是四年一次,我们是五年一次。”
 
  在关于叙利亚的问题上,楚树龙教授的回答也为学员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一个人的根本改变在于自己,而不是外力、强力。你们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10年了,你们改变他们什么了?”
 
  “从学员与我在课下的交流情况看,他们对项目的评价非常好。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项目开启了他们了解中国的大门。”薛澜说。


 
真实的脑力激荡
 
     “现在的中美交流太单一,都是长方形桌子,中间摆着鲜花对谈。”作为中美关系研究者,孙哲观察到这一点。他认为,中美之间缺乏 “真实的脑力激荡”,也缺乏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办法的渠道。在 2010年首届培训班举办之前,多是中国官员去美国参观培训,美国官员到中国接受培训还是第一次。
 
  “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给了美国高级官员一个与中国各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各种第一手材料对于他们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内外政策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孙哲介绍说:“我们的授课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对外宣传,在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时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实效性。”
 
  薛澜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派出了大量的政府官员到美国学习,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加深了认识。相对而言,美国的政府官员对中国的了解比较有限。这个项目开拓了一个加强美国官员对中国了解的新渠道。两国政府官员对对方社会有更好的了解,将会减少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促进中美合作,对国际发展和世界和平都有积极的意义。”
 
  “当初设计课程时,我们就是要把中美关系中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比如内政、军队、媒体等都拎出来,美国人最想了解什么,我们就专门谈什么。”孙哲坦言,“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有收获。这些美国官员以后在决策中若能更实事求是地考虑中国的需求和感受,就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而让两国人民获益。”
 
  “大国之间的交往,智力导航极为关键。智库作为权力与知识的结合体,在中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孙哲说,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中美关系的管道工,默默奉献,在狂风暴雨引发“下水道堵塞”前,提前做工作,搭建沟通平台。“如果今后美国官员在做决策的时候,能搜索一下记忆,考虑一下中国人是怎么想的,那么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我们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也就算是为国家作出了一点贡献。”


一流大学是国际交流的最好平台
 
     “‘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孙哲说,“清华百年来始终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学校领导有大眼光、大胸怀、大担当。我们当初申报这个项目的时候,学校非常支持、十分认可,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中国现在更加自信开放,清华新百年正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承担更多这样的创新型高端项目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孙哲希望将这个项目继续办下去,办得更好。
 
  薛澜对此项目也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目前看来培训的时间稍微短了一点,如果时间能够再充分一些,内容就可以更加丰富,例如请他们到中国的不同地方看看,可能会对中国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更深刻的体会。这类促进中美交流加深理解的项目多多益善。”
 
  薛澜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国际交流的最好平台之一,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大学可以扮演思想库的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政策建议。同时,大学也可以成为不同政策思想、政策方案、政策建议交流与竞争的思想市场,通过不同政策思想和方案的碰撞,为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作出贡献。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清华校园,进一步了解清华的百年历史。在二校门参观时,一位学员迷路了,一直向南走到了照澜院生活区。回来后他饶有兴致地向大家介绍在照澜院的所见所闻:“那个社区里的小楼、小摊、老人、小孩、学生们都是那么平静、安宁、和谐,那里的房子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优雅古朴,还曾经住过很多清华的知名学者,是清华园最有魅力的地方。”
 
  最后一天课程结束时,一位叫迈克尔的美国官员送给正在整理会场的服务员一枚金色胸针,他说:“这个标志是我家乡的象征,谢谢你,辛苦了。”
 
  在清华为期一周的培训虽然短暂,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对许多问题的学术探讨也尽可能地深入,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也加深了对清华的了解,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培训结束的时候,每个学员都收到两份纪念品:一件T恤衫以及一张合影。合影的背景,是工字厅典雅的红灰相间的中国古典建筑,12位美国学员在这个古老的庭院留下了难忘的笑容。
 
  百年清华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加速迈进。在此过程中,清华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华也在有意识地将国际合作朝着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推进。此次“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学校高端的学术水平和前瞻的国际眼光,也体现了这所大学的自信和风采。

 

来源:新清华 第1881期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英媒:中国科学的崛起存在障碍
  • 清华研究显示“211”院校师生互动性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