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领域中美竞争持续升级


发布时间: 2018/8/10 18:02:57 被阅览数: 2075 次
 

科技领域可能成中美交锋主战场,以人工智能、芯片等为代表的科技战已然打响,生物科技领域或将成为下一个角斗场,中国在生物科技等领域必须有所作为。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中国相关部门正在着力提高本国医疗水平以追赶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为了克服严峻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限制,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把确保国内生物技术优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与之相对,欧美国家将密切关注中国关于允许外国参与本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变化,并注重保护其在中国的知识产权。

无论从贸易战还是技术战争的角度看,未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都将变为更激烈的竞争关系。近期,贸易赤字、贸易战以及中美关于人工智能的博弈等问题已经占据了晚间新闻的头条,但此外还有另一场激烈的竞争正在发生: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这一点尤其凸显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领域。CRISPR绝不是本次竞争中唯一标的,而是标志着生物技术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激烈。通过对这项技术在农业和医疗方面应用的追踪,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趋势走向。就像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一样,美国将会在医疗保健和农业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提出各种“担心”,北京和华盛顿将成为技术竞争对手。


埋下竞争的种子

如同机械化到化肥对农业的变革,长期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大有裨益。20世纪90年代,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开创了农业的新纪元,使农业和知识产权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竞争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知识产权对于那些试图开发自己农业生物技术的公司或国家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因为人口老龄化将会减少农业人口数量,并且加重养老负担,而对于像中国这样资源长期有限的国家来说,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将有助于解决迫在眉睫的人口问题。全国人大已经确定,发展生物技术是其最近的许多政策指令中的关键领域。

为了协助支撑中国自己的生物技术领域,中国企业收购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公司及其知识产权,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对先正达(Syngenta)的收购,该公司研发预算超过10亿美元,公司研发重点是种子开发和保护农作物的化学品。这些方面的进展对于中国应对土地污染及紧缺以及水资源紧缺方面的问题十分重要。

除了对生物技术的投资外,中国也发生了一些知识产权盗窃案件。2013年,7名中国公民被控盗窃孟山都(Monsanto)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另一名中国公民被指控从堪萨斯州的雇主Ventria Bioscences处窃取转基因大米。虽然中国在转基因植物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基础,但很少有从研究到商业产品的飞跃。窃取发达国家的技术将有助于中国在国内推进这些领域的发展,而在未来,中国将更多地关注另一项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

保护包括转基因作物在内的与国内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一直以来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例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职责就是评估美国企业的外国投资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其还曾因提出了博通(Broadcom)对高通(Qualcomm)的收购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促使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阻止Broadcom的收购而备受关注。

 

然而在生物技术领域,这种审查机制可能会限制其解决美国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潜在威胁的能力。像CRISPR这样比以前的方法更便宜更快的基因编辑技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掀起了生物行业的一场风暴,许多美国创业公司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CFIUS不对小规模投资或初创公司的投资进行审查(尽管国会正在考虑将来允许它这样做),那么在接下来的5-10年间,CFIUS可能不具备监测生物技术领域投资的能力。这一差距可能会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得以继续投资正在开发CRISPR和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的美国公司。从目前来看这一限制并不一定是有害的,甚至对特定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利,然而如果具有潜在两用性质的技术(可军民两用、可作善用也可作恶用)出现,那么它将成为国家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对本国产业的投资控制已引起美国的反对,后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限制。

 

构建研究根基

中国学者在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正如在2017发表在生命科学中的一篇评论所提出的,在2014-2017年间开发的所有新的CRISPR衍生植物中,有42%是在中国创造的。根据同一篇评论文章,水稻是中国2014-2017年间最受关注的植物。


随着过去几年中国环保运动的兴起,受污染的水稻成为了一个公开话题。水稻对于北京粮食安全战略十分重要,因为即便中国的中央政府采取极为严厉的管控措施,扭转数十年污染带来的影响也绝非一朝一夕。
基因编辑正被用于开发更多的耐盐水稻品种。若中国水质下降,这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研发,同时镉抗性水稻也在开发过程中。对于北京的生物技术战略来说,抗镉水稻或许更为重要。此外,猪肉作为另一种主食也成为了研究目标,中国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成功研究出了生产瘦肉型猪。

尽管中国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如此的飞跃式进步,但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部门仍然没有在将其广到商业规模生产,并且在过去的几年里降低了对新的、进口的转基因菌株的批准数量。毫无疑问,中国仍将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关键参与者,其规模庞大,有能力影响全球市场。但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首先可与美国比肩的是在医疗保健方面。


成为有价值的对手

当我们更宏观地看待CRISPR的应用时,中国在拥有CRISPR专利的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根据iRunway的分析,全球共有超过2000个CRISPR相关专利,美国拥有其中的19%(447个),而中国拥有其中的17%(410个)。

比起研究的地点,专利颁发的地点更加有趣。比起其他地区,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对未来全球基因编辑市场的重要性,同时,促使中国发展的内在约束也为那些新兴技术的出口者提供了潜在市场。

 


甚至在大多数人口达到中等富裕水平之前,中国就将被迫应对空前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提高较为廉价的医疗水平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央政府的指示和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下,中国一直处在将CRISPR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的最前沿。据报道,中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人类胚胎基因组的编辑,并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使用CRISPR技术治疗86个病人。相对而言,美国和欧洲各自的监管环境则较为严格,这将致使了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可能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这场争论也可能回归到国家安全以及中美关系的问题上来。为了更有效地使用CRISPR技术,人类基因组的知识十分重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帮助下,美国牵头开启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的最终归属和安全问题受到了质疑。美国声称北京进行了强制技术转移,特朗普政府最近公布的针对高科技医疗的关税就是对这方面做出的响应。金融时报于去年7月介绍了一位联邦调查局特工,审查了他的使命,即提高对收集美国人类基因组数据活动潜在威胁的认识。这位特工的信息范畴远远超过了CRISPR技术本身,触及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商业关系(可能是对于制药行业来说),以及最终发生针对性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可能性。目前,有一些圈子开始对中美热衷于组建基因组学研究部门的目的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但其他人则认为跨国合作对于该技术的持续发展仍然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将如何影响贸易和未来的技术发展,将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长期处于突出地位。就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技术战争”一样,中国发展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明确要求在关键领域(即医疗保健)中超越美国。美国正在其他科技领域努力形成一项综合战略以打击中国不断提升的竞争力,而生物技术标志着达成此综合战略的另一条途径。

 

来源: 肖尧 / 全球技术地图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中印拟建“石油买家俱乐部” 人民币能否展翅高飞?
  • 巡视组批商务部干部流失 反垄断局干部到垄断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