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当前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增长速度过低!


发布时间: 2022/11/20 被阅览数: 239 次
 

“我觉得今年的经济增长不是在合理区间,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增长速度过低。这种状况必须及时扭转,力促2023年经济重回合理区间……”这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11月18日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共享发展新机遇”的大会上发言表示。


他称,经济增长持续滑出合理区间,对经济内在机理的冲击很大,对经济发展后劲的影响很大,必须要及时扭转。同时,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行动和效果上,在经济发展层面,就应该力促明年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为此,首先思想认识要统一,其次方法要得当,然后要有积极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11月18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随着近期优化防疫政策“20条”、房地产金融“16条”、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等政策出台和落地,中国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在增加,由于今年基数低,建议2023年政府应提出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

 


杨伟民在峰会上表示,经济增长持续滑出合理区间,对经济内在机理的冲击很大,对经济发展后劲的影响很大,必须要及时扭转。同时,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行动和效果上,在经济发展层面,就应该力促明年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

力促2023年经济增速重回合理区间,杨伟民称,方法上要采取系统观念,关键是把握好各目标的动态平衡。具体而言,要把握好目标之间的逻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本身就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目标,但目标之间有主次、有先后,所以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但绝不能再简单以经济增长率来论英雄,也不能单纯以其他方面的工作来论英雄,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或指标就牺牲经济发展。

谈到把握好发展与监管的平衡,杨伟民说,监管的目的是为了被监管者更加健康、更加规范地发展,所以既要抓监管也要顾及发展;要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对长期目标要坚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不能打成歼灭战,一夜之间解决问题是做不到的;要把握政策之间的平衡,制定政策要瞻前顾后,站在本部门、本地区职责的立场来制定政策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都应该顾及对全局的影响,防止出现合成谬误等。

杨伟民特别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目前地方政府有些干部因怕问责而缺乏担当精神,企业因为一些不确定性而不敢干、不敢闯、不愿意投。”

他指出,调动地方政府及干部的积极性,就要解决好怕问责的心理负担,分清抓落实与责任制,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能层层分解,都能压给地方、压到基层,都能责任到人、精准问责到人,比如能耗双控这样的指标,就很难分清是哪一层级地方政府、哪一个人的责任。

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则需要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一些确定性。杨伟民说,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许多新论断、新思路,比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具有思想上定心丸的作用,所以要大力宣传这一方针性的政治导向,更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使思想上的定心丸转化为体制政策上的定心丸,扭转企业预期。


刘世锦分析,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实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增长目标必须率先迈出的关键步伐。

2022年初中国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是5.5%左右,由于超预期因素冲击,前三季度实际增速只有3%。刘世锦称,从近期经济走势看,2022年全年达到5%增速也有一定难度。考虑到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5.1%,如果加上2022年的3.5%,最近三年平均增速是低于5%的,而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5%~5.5%。

“这三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刘世锦说。

 

相关链接:

经济要高质量发展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只关注质量;质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质量与数量是相互依存的,提高质量的同时必须要兼顾数量,否则,质量与数量可能都会失去。这既是辩证法、也是现实道理。
中国未来几年最大的挑战是美国的全面战略施压,而打破美国施压最有效的办法是延续较快的经济增长。这是中国化解来自美国霸权的战略压力、维护中国发展所需战略空间的根本办法和根本依靠。美国对华高筑贸易壁垒,目的是削减中国国外市场的范围与规模,以此来阻碍中国经济增长……”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被神话的日本工匠精神!
  • 黄奇帆:未来15年,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