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还能是压舱石吗?内涵已发生改变!


发布时间: 2023/2/3 被阅览数: 301 次
 

从数据看,这几年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做法并没有严重损害双边贸易额,也没有对中国海外经贸产生严重冲击。2020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5350亿美元,仅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我国在2020年就获得了316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6764亿美元,202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再次创下最高记录达到了8776亿美元,与去年6764亿美元相比增幅高达29%,向外界证明了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实体经济规模。中国仍然是外贸顺差第一大国,外贸对我国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托底作用。

2022年,中美间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6906亿美元(不计服务贸易额),刷新了2018年所创的年度最高纪录。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总值增至创纪录的1538亿美元,进口商品则增至5368亿美元,规模仅次于2018年所创的年度最高纪录。2022年,美国对中国商品逆差增大8%至3829亿美元,为有纪录以来第二大年度逆差,仅次于2018年的创纪录逆差规模4194亿美元。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创历史最高水平,体现了美国继续严重依赖从别国进口满足国内的需求增长。

虽然中美两大经济体的政治关系紧张,但双方的商业关系没有显示破裂。打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中美间外贸额还在增长,中国结果还是顺差第一名。不管政治层面怎样,在市场层面,两国都还在开展大量业务。

 

 

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为两国、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益处。但是,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GDP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压舱石这一概念的内涵已发生改变。


贸易过去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围绕经贸展开的,其中分歧难掩。以往中美经贸压舱石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在技术领域竞争力的提升、美国的危机感和中美对多边贸易架构的不同认知。中美经贸关系在未来的5-10年,必将是一个很大的摩擦源。既是压舱石、又是摩擦源。中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带来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军事实力成为中美关系压舱石,是中美各个领域斗而不破的保障


关于中美贸易战,特朗普强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近5000亿美元,而美国与全世界的贸易逆差是8000亿美元,也就是说仅中国就占一半以上,因此,特朗普决定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但是我们也解释了:很多商品是中国代工出口到美国的,100元的出口额,中国只赚2元利润,美国是10元利润,但计入统计却是中国向美出口了100元逆差一个船,如果压舱的石头太大或者配重不平衡,会把船压沉;石头太小,则稳不住船,以上两种情况,石头都不会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中国“韬光养晦”几十年,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要避免在发展上升的关键阶段与美国直接对抗,当中国的国力愈来愈大,越来越多的领域与美国竞争,再韬光养晦也行不通了。美国之所以费尽心思地针对中国,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限制和打压这个经济体量世界第二、正在崛起的国家。特朗普对中美经贸发起“贸易战”,就是想把中国从美国主导的西方体制中踢出去,大打贸易战,想逆转美中贸易逆差,想摆脱中国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可能比中美经贸关系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国,在这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将给中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国不应就贸易谈贸易,而应站在一个更高的制高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的眼光就不应放在中美关系上,而应该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法,甚至是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看问题。中国需要加速构建起自己主导的国际产业链及规则,增强我国对全球产业转移和布局的掌控能力!

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外循环模式下,中国产业发展以发达国家主导的产业体系为中心,通过跨国公司纽带,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依附发展的分工格局。这种分工格局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开放红利,但也使中国长期承受着国际利润分配不平等的代价,在下游制造环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越发紧张。

 

当前,全球生产布局加速重构,实现中国产业链升级,既是全球生产布局重构的被动需求,也是保障新发展格局得以高质量实现的主动应对。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价值链的协调、高效、安全发展是重中之重伴随中国实力的增强,东西力量格局也在发展变化,世界大国竞争加剧,产业链主导权和外部经济安全问题日渐复杂,需要正确认识和积极把握。

 

西方国家采取更具国际政治色彩的产业链管控政策,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切。我们塑造产业链主导权也是打破当前西方“规锁”的倒逼之举。塑造产业链主导权的长远意义,在于改变国内产业发展对发达国家既有的依附发展关系,防范国际政治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打破依附发展模式形成的产业链和经济安全困局,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型制度设计的重要政策逻辑。

 

从产业链或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既要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又要加快构建由中国自己主导和引领的跨境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从企业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化经验积累与人才储备、人均GDP数额与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国家实施鼓励政策等方面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具备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的条件。


经贸很重要,就像罗伯特基欧汉与小约瑟夫奈合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人们希望“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会带来和平”。但很遗憾,这是一个基于理性和逻辑推演出来的理论,而非一个基于历史事实的判断。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这个世界的发展如此的不均衡,任何理论范式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简单回溯一下历史,无论是太平洋战争时的日美,或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和英国,它们在战争爆发之前都是各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冷战后全世界引以为傲的全球化经贸依存其实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曾以一种相对原始的状态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开始的那几周里,巴黎、伦敦、柏林、圣彼得堡的商人们依旧相信这场战争不过是小摩擦,因为互相之间有着极为巨大的贸易往来。


美国纠集盟国一起对中国施压。日本、韩国,它们本质上都不是正常国家(甚至包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也不是正常国家)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国防和外交。


日本国土上有着超过5万人的美国驻军,国家安全、政治经济,都深受美国控制。这意味着日本在涉华问题难以回避美国的影响。日本所谓与美国达成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技术,究竟属于日本自身经济利益的具象化,还是属于被美国“骑劫”后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我们其实不得而知,更不要说日本近20多年来,热切追求“国家正常化”,其结果完全仰仗美国会在多大程度给日本“松绑”。


韩国呢,比日本好一点,但也很有限。因为同样,韩国领土上也有着近3万人的美国驻军,而在朝核问题上,韩国不得不依附美国来进行博弈;同时在东北亚这个大国环绕的四战之地,韩国也需要美国撑腰来取得和周边大国博弈的资格。所以从经贸角度上来说,韩国加入美国针对中国的“芯片阵营”当然是不理性的,但你如果把它理解为韩国为了自保以及能有最起码的发言权,而向美国支付的保护费,这事就说得通了。


德国,目前乃是美国海外驻军第二大本营,驻德美军人数超过3万人,仅次于日本。这里是当年冷战美国对抗苏联的最前线阵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美军欧洲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就设立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方便美国控制欧洲各国。俄乌战争后,美国对北约各成员国的控制得到急剧加强。德国被迫承受巨大经济利益损失。


澳大利亚,二战中期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和美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扮演着澳大利亚的保卫者的角色。2011年之前美国在澳大利亚没有驻军。2011年美国宣布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美国持续扩大在澳大利亚军事存在、建立军事基地、增派驻澳美军。中国对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美国。

……

现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是建立在市场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下的,追求效率的最大化的结果就是成本最优化。

如果是为国家安全而“脱钩”,一定就是全产业链脱钩。比如,口罩够低端了吧?如果口罩熔喷布生产被中国把持,突发疫情时口罩就是制裁美国的抓手,于此类似的还有针头、输液管……只有健全的全产业链才称得上“安全”。

全球化真正的力量是什么?是技术扩散无法阻挡,是追求高效率低成本不可阻挡!物理规律在全世界是通用的,原子弹、化工材料、计算机IT、人工智能…所有这些技术都在扩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市场经济赋予全球化无敌的力量。历史上有无数公司或者国家试图垄断某种独门技术、试图阻碍市场的力量,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全球化仍然是压倒一切的力量。技术在扩散,虽然扩散速度因为破坏暂时下降,但是破除阻碍之后会有新的加速,因为限制因素被一个个克服,未来的扩散将更加不可阻挡。通胀和效率的原理,在全球各产业顽强地发挥作用,拒绝效率就会带来不可忍受的通胀。最终,胜利的是扩散的技术,以及效率。全球效率越来越高,技术向效率高的地区扩散。没有人可以逆转这个趋势。

 

 

未来中美经贸的发展,可能呈现一个曲线,即短期和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避免不了,但经过中国的斗争,对美国的塑造,以及中国的深化改革开放,中美经贸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重回合作的轨道,重新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毕竟不是美国独家的,而是由它扭着多股力量组成的,并且是政治主导、反市场规律、与各大公司的利益背道而驰。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近日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美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关系,不能在有共同利益的议题上开展合作,世界将变得非常危险和不那么繁荣。这个趋势其实大部人都看得清楚……
秦刚外长在美任大使期间,反复强调大变局、大格局、大胸怀,像一个苦口婆心的太极老拳师,对一个任性的熊孩子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嘴都磨破了。讲述中美必须找到新时期正确相处之道的道理。这不仅仅是大国相交诚意不诚意的问题,而是人类命运问题。是进入有进取心的时代?还是进入混乱和绝望?这样的顶级问题。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的本质是人类命运进程的一次抉择……《中美“芯片战”可能关系人类命运路线


经贸是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中国需要让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这些所谓美国盟国们知道的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不仅将经济受损,而且以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侵犯中国国家利益来试图达成的那些小九九,不可能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终只会成为美国利益的战略牺牲品。要么与美国一道,沉没在强权政治、冷战思维的旧日之海;要么与中国一道,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未来!

 

文/梁郡

 

链接: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下载:智库成员申请表(内附联系方式)
  • 为何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做的好?
  • 向全国人大建议:互联网大平台违法封号删帖的问题需立法!

  •